实验教学效果与成果
1.综合创新型实验项目开出率大幅提高
随着中心实验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中心为各专业的综合创新型项目的开设提供了有力的环境支持。近四年中,该中心为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动画、数字媒体等专业50多门实验课程的综合创新型实验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环境支持,使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培养了学生的高级思维与创新能力。
2.学生专业技能竞赛硕果累累
学生在全国各项专业技能竞赛中表现突出。2011-2013年度,学生分别在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天津市大学生计算机技能大赛、平面设计大赛、微视频设计大赛等赛事当中共获奖项20多项,5人次获国家级专业实践奖项、多人获省部级各类专业竞赛奖项。
序号 |
姓名 |
时间 |
奖项等级 |
授奖单位 |
获奖级别 |
1 |
侯丽娜,周丹 |
2013 |
锐澳酒业影视广告优秀奖 |
锐澳酒业 |
市级 |
2 |
刘磊,慕陆飞,杨梦琳,邱泽一 |
2013 |
腾讯微博影视广告入围奖 |
腾讯微博 |
市级 |
3 |
翟朝晖 |
2013 |
雀巢咖啡平面广告入围奖 |
雀巢咖啡 |
市级 |
4 |
梁彭玮 |
2013 |
盼盼食品平面广告入围奖 |
盼盼食品 |
市级 |
5 |
张新喆 |
2013 |
每日新报平面广告入围奖 |
每日新报 |
市级 |
6 |
马晓玲 |
2013 |
“中科曙光”杯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 |
国家教育部 |
国家级 |
7 |
侯豪东、张文 |
2013 |
“中科曙光”杯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 |
天津市教委 |
市级 |
8 |
周子妮 |
2013 |
“津塔杯”天津高校微小说大赛三等奖 |
天津青年协会 |
市级 |
9 |
顾虹飞、李梦玙 |
2012 |
第七届挑战杯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竞赛三等奖 |
天津市教委 |
市级 |
10 |
杨露萍 |
2012 |
第七届挑战杯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竞赛优秀奖 |
天津市教委 |
市级 |
11 |
林喜江 |
2012 |
第七届挑战杯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竞赛优秀奖 |
天津市教委 |
市级 |
12 |
张燕 |
2012 |
第七届挑战杯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竞赛优秀奖 |
天津市教委 |
市级 |
13 |
项灵贝 |
2012 |
第七届挑战杯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竞赛优秀奖 |
天津市教委 |
市级 |
14 |
阎予馨 |
2012 |
第八届电影节微电影大赛一等奖 |
天津市教委 |
市级 |
15 |
湛超宇 |
2011 |
第七届挑战杯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竞赛铜奖 |
天津市教委 |
市级 |
16 |
敬毛 |
2011 |
市级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竞赛-“福丰达杯”校园DV大赛短剧片组优秀奖 |
天津市教委 |
市级 |
17 |
罗月 |
2011 |
计算机设计大赛小学数学----四边形的学习二等奖 |
国家教育部 |
国家级 |
18 |
褚蔚蓉 |
2011 |
“益暖中华”谷歌杯全国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优胜团队 |
谷歌 |
国家级 |
19 |
张旗 |
2011 |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佳作奖 |
中国广告协会 |
国家级 |
20 |
汪芬 |
2011 |
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佳作奖 |
中国广告协会 |
国家级 |
21 |
姚阳 |
2011 |
2011年时报金犊奖优秀奖 |
中国广告网 |
国家级 |
3.学生专业创新能力强,成绩突出
中心采用“混合学习”理念,整合传统课堂教学、自主学习与网络教学的优势,构建多元实践教学方式,通过问题驱动或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励学生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高年级本科生积极参与学校与学院的各类本科生科研项目申报,成绩突出。2011-2012年,有2名同学获得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资助,共有30名同学参加了本科生科研立项,研究内容涉及文化创意、动漫创作、虚拟校园构建、媒介融合等领域,目前这些本科生项目大多数均已结项,研究成果得到了普遍好评。
辐射作用
1.传统优势学科对相关学科与专业的带动作用
为推动传统优势学科创新发展,带动多学科融合发展,培养胜任新形势下从事文化传承传播的创意人才,实验中心依托天津市一级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学科,适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势,吸收和借助现代传媒与数字技术,将中国语言文化传统有效转化成直观的文化艺术作品或成果,服务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实验中心不仅很好地满足了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快速发展的平台需求,也辐射并带动其他相关学科与专业的创新融合发展,如新闻学、传播学、动画与数字媒体技术等学科专业等。
2.多元实验教学体系的辐射作用
实验中心通过采取专业实践技能分层培养的思想,将各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进阶技能与综合创新技能三个层次,并针对这三个培养层次分别设计实验课程群、实验学时、实验项目类别,形成具有系统性、生成性的实验教学体系,辐射并带动了各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进一步理清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路与操作过程。
3.跨学科、跨专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实验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非常重视整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发展优势,设计具有交叉学科特色的综合创新型实验项目,通过任务驱动、项目驱动和问题解决的教学方式实现不同学科、专业教师教学与科研成果的整合,进而突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实现多学科、多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与创新。2010-2013年间,中心共开展跨学科、跨专业实验项目100余项,获批教育部、省部级科研立项20余项,实验项目教师参与国际会议多次,开阔了视野,更新了知识结构,掌握了前沿动态。